景田装饰 - 言情小说 - 我在七零年代刷淘宝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34

分卷阅读234

    的象征,他的一句指点可以让人茅塞顿开,于广先既羡慕林冉能得到候老的重用,又好奇她到底有什么底牌没有亮出来,能让侯博实在短时间之内,就把人破格提拔到核心研究中来。

故意交给林冉难度系数较高的任务,对方轻松完成,游刃有余;于广先起了心思,再一次加大难度,对方仍然可以凭一己之力完成。一个星期以后,于广先已经不把林冉当做新人看待了。

被人委以重任的感觉,让林冉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实,找到了上辈子在研究院里的状态。林冉其实是喜欢科研,享受这个过程的,所以工作越忙,林冉反而越开心。

照相机技术只是人造卫星工作中的一个小课题,甚至不会影响到卫星的发射落点计算。

真正让林冉在项目中有参与感,清晰意识到自己是在航空航天研究院里的,是接下来的研究。

早在1970年4月24日,中国就成功发射出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,还用20.009MHz的频率播放“东方红”乐曲,这颗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,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。

而研究院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,则比东方红一号还多了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。卫星想要顺利从太空返回,中间需要结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难题,卫星的调姿、制动、防热、软着陆、标位及寻找等等,都将影响到卫星返回的成败。

项目研究早已进行大半,在不断的调试过程中,院里仍然对一个数据拿捏不出来。

卫星降落到离地10到20千米的时候,尽管速度已经大大减小,但仍然有200米/秒左右的速度。如果以这样的速度撞击地面,卫星必然粉身碎骨。因此,必须使用减速伞来再次降低速度。

林冉凭借着过往履历中优秀的计算数据的实力,成功被分到数据分析小组。

初步减速时减速伞的大小、卫星降落到离地多高的高度时,才可以打开主伞,着陆前,卫星速度维持在多少,才能让卫星安全着陆。

每一个步骤、每一个细节,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数位,马虎不得。

在实验室里,大家全部身穿工作服,头戴帽子和护目镜,林冉原本就有些脸盲的症状,这会儿更是谁也不认识谁,干脆也就不去认识新的分组成员,只埋头在研究中,两耳不闻窗外事。

在林冉到来之前,组内就比对、试验、解析了上百万套数据,这些数据给了林冉一个计算的基础,这些对别人来说枯燥无味且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计算,到了林冉这里,变得生动有趣效率及高。

“卫星降落到离地5千米高度的时候,打开主伞,使卫星速度小于10米/秒,则卫星可安全返回着陆?”

侯博实不知何时来到聚精会神的林冉身后,小声把林冉反复求证后写在纸上的结论读了出来。

林冉一手按着纸张不让它们乱跑,另一手在纸上奋笔疾书,听到声音,才从那种玄妙的状态中回过神。

放下笔,林冉活动了下刚刚感觉出酸胀的手腕,跟侯博实打招呼,“您来了,老师。”

林冉活动手腕的时候,内侧的青紫痕迹不小心映入侯博实的眼底,曾经参与过计算数据工作中的侯博实知道,那是计算过程中,手腕与桌角不停摩擦而产生的痕迹,林冉肤色白皙,这痕迹就更为突兀一点,足以可见这个小姑娘的努力和认真。

但在科研项目中,努力和认真的人比比皆是,只有这些品质,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员的。

把自己常做的一套缓解手腕酸痛的动作交给林冉,侯博实亲自演练了一番。

林冉跟着一起活动了一会儿,果然感觉手腕缓解了不少,和上辈子的机器计算多于脑力计算不同,林冉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拼命的计算了。

揉了揉缓过来些许的手腕,林冉惊喜,“真的有效果!”

直到这一会儿,侯博实才在林冉的身上,看到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活泼,平时的林冉过于老练和沉稳,让侯博实十分担心她的心理状态能不能放松。

林冉是侯博实最小的学生,人到了侯博实这个年纪,那就跟收关门弟子差不多了,对于自己的这个新学生,既有天赋又有实力,侯博实不自觉的就多费心了些许。

教完放松的动作,见林冉脸上表情从麻木变得生动,侯博实放下一颗心来,复又转到刚刚的话题上。

拿起桌子上他观察许久的草稿纸,侯博实摇了摇,问林冉,“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,理论依据和演算过程都给我说说。”

老师提问,学生林冉自然有问必答,拿过被侯博实略过的原本压在最下面的草稿纸,林冉指着上面的一个个公式,慢慢给侯博实讲解自己的思路。

十六岁,早已过了变声期,林冉不疾不徐的讲解,慢慢点亮了侯博实的思路。

偶尔有些公式侯博实连见都没见过,他就不耻下问,好在林冉在计算的时候,尽量避开了后世出现的公式理论等,两人的你问我答环节还算和谐愉快。

末了,侯博实才有些意犹未尽的跟着放下纸笔,不住感叹,“要不是你今年才16岁,你的成绩未必会比小魏差。”

侯博实没有忘记,最初自己认识林冉、收林冉当学生,完全是因为学生魏亦鸣的极力推荐。当初收魏亦鸣的时候,侯博实就觉得那已经是难得的天才,祖国未来的栋梁,他费尽心思栽培,保人出国深造,魏亦鸣也没有辜负他,学成后归国报效祖国。

现在,侯博实又找到了当初教导魏亦鸣时的那种感觉,血液仿佛在脉络里沸腾,侯博实有感于林冉的出现,将是他们攻克另一个一直无解问题的希望。

长江后浪推前浪,小辈越出色,前辈越欣慰,国家人才断层的时代终将会熬过去,过去以后,海阔天空,巨龙腾飞。

询问过林冉的意见后,侯博实把所有的草稿纸都整理了一遍带走,临走还不忘给林冉透露些底细,“我要把这份数据交到总工那边,如果这套理论能够得到证实和肯定,我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要交给你,林冉同志,请你做好心理准备。”

严肃且正式的交代之下,是老师对她殷切的期望与鼓励,林冉接受到这层信号,站起身郑重的跟侯博实敬了个礼,“定不负所望。”

不负老师所望,不负国家所望,也不负自己从遥远而来的这一遭。

第157章

林冉这套结论得出用时一天,院内的有关人士求证却花费了一个礼拜。

消息滞后难通的时代,每一个国外引进的公式都要被一一查证比对,其中不乏这几年动荡减少对外关注后出现的公式理论。

于是继验证结论之后,有关部门又对林冉进行了多次问询,询问林冉如何知晓